相关习题
 0  98868  98876  98882  98886  98892  98894  98898  98904  98906  98912  98918  98922  98924  98928  98934  98936  98942  98946  98948  98952  98954  98958  98960  98962  98963  98964  98966  98967  98968  98970  98972  98976  98978  98982  98984  98988  98994  98996  99002  99006  99008  99012  99018  99024  99026  99032  99036  99038  99044  99048  99054  99062  211419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  ]

A.喷石灰水

B.直接喷水

C.直接放入CO2

D.喷水后放入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  ]

A.炭黑

B.活性炭

C.木炭

D.石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又简便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株洲晚报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大量火山的喷发

B.气候的自然波动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届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讲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新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