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珠(直径约5 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刚同学要挑选一块焦距小于6cm的凸透镜。他用实验对甲、乙、丙三块凸透镜进行测量,保持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不变,实验结果记录于表格中。则可判断,_______凸透镜是小刚所需要的。(选填“甲”、“乙”或“丙”)
凸透镜 | 像的性质 | ||
甲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乙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丙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眼睛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 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阅读上文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人眼所看到的像是____的 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
(2)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 。
(3) 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_处最为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请写出两个)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 _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i | 0° | 30° | 45° | 60 |
水中的折射角r | 0° | 22° | 32° | 40° |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 0° | 170° | 24° | 30°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二条:
(1)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