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4242  64250  64256  64260  64266  64268  64272  64278  64280  64286  64292  64296  64298  64302  64308  64310  64316  64320  64322  64326  64328  64332  64334  64336  64337  64338  64340  64341  64342  64344  64346  64350  64352  64356  64358  64362  64368  64370  64376  64380  64382  64386  64392  64398  64400  64406  64410  64412  64418  64422  64428  64436  203614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物质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B.离子键是相邻阳离子、阴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C.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D.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XYZW
原子半径/pm1601437066
主要化合价+2+3+5、+3、-3-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Y元素的金属性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利用①吸收多余的氨气
B.装置②可用于除去Cl2中的HCl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氨气
D.装置④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如图所示的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B.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的硫酸根浓度减小
C.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质量减少
D.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无电子,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且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与元素Z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比一定为1:2
D.元素X、Y、Z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因此是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B
DEF
CGH
(1)H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
(2)D的氢化物比G的氢化物稳定,其原因是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A与E可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态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显______ 色.
(4)用元素符号表示出D、E、F、G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______;
(5)“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内需要有一种化合物来吸收航天员呼出的CO2,同时为航天员提供需要的气体,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吸收原理:______;
飞船中需要制造一种适合航天员生存的人工态环境,还应该在氧气中充入一种稀释气体,该气体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研究小组为比较Al和Fe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图1所示的装置,甲中锥形瓶内盛放的是100ml稀盐酸(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1)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另一种是比较______.
(2)为了确保“Al和Fe的金属活动性不同是导致产生气体速率不同的唯一原因”,实验时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实验时除需保证甲中液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温度相同外,还需保证______.
(3)实验测得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t1~t2时间内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t2~t3时间内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能使甲中的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E>D>A>B>C,且A、B、D、E同周期,A、C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多1,D元素的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E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据此填空:
(1)A的元素名称为______,E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D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得电子能力较强的是(填元素符号)______,
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填写字母)______;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熔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熔沸点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置换能力的强弱
(3)C、D、E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填写化学式)
(4)B、C和烧碱溶液构成的原电池,负极: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ⅦA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规律.下图中A、B、C是三个可供选择制取氯气的装置,D的玻璃管中①②③④依次放置蘸有NaBr溶液、淀粉碘化钾溶液、NaOH浓溶液和品红溶液的棉球,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B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______; b______
(2)该小组查阅资料显示实验室制取氯气还可采用下列原理: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根据该原理需要选择A、B、C装置中的______装置制取氯气.
(3)反应装置的导气管与D装置的______导管(选X或Y),写出D装置中
①处棉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处棉球的现象:______;
③处棉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4)D装置中④的作用:______.
(5)某同学根据①②两处棉球颜色的变化得出结论:Cl、Br、I原子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你认为上述实验现象能证明上述结论吗?说明理由.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1)若用200mL10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加热反应(不考虑氯化挥发),则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0.5mo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
(2)若87g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