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148  16156  16162  16166  16172  16174  16178  16184  16186  16192  16198  16202  16204  16208  16214  16216  16222  16226  16228  16232  16234  16238  16240  16242  16243  16244  16246  16247  16248  16250  16252  16256  16258  16262  16264  16268  16274  16276  16282  16286  16288  16292  16298  16304  16306  16312  16316  16318  16324  16328  16334  16342  211419 

科目: 来源:专项题 题型:实验题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工业硝酸是呈黄色,他们查资料后找到这样解释;工业硝酸呈黄色是由于NO2溶于浓硝酸引起的.“这个解释对吗?”,他们决定进行探究[已知如下化学知识:3NO2(红棕色)+H2O=2HNO3+NO↑(无色)  2NO+O2=2NO2,4HNO3(浓)=4NO2↑+O2↑+2H2O.硫氰化铁为血红色物质(Fe(SCN)3)]
请填写空白.
(一)[猜想]:工业硝酸呈黄色是由于NO2溶于浓硝酸引起的
[设计与实验]:
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在一支洁净试管中倒入约2ml工业硝酸,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加入5ml的蒸馏水,
振荡使之充分混合
试管中的硝酸接近于无色 硝酸中没有其它杂质,猜想正确
置于酒精灯上小火加热(在通风厨中进行) 有红棕色气体逸出,继续加热,直到不再有红棕色气体逸出为止.溶液的黄色变浅,但不能完全消失.
______.
通入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后,溶液的黄色变浅.
(二)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后,溶液还是浅黄色,它还含有什么物质呢?乙、丙两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______.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在除去NO2的工业硝酸中,缓缓加入足量NaOH固体 ______ 猜想
正确
在除去NO2的工业硝酸中加入硫氰化钾 产生血红色物质
[讨论与交流]:
(1)在(一)中,丙同学实验的原理是: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甲同学实验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充填保护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一次,小明在食用盒装月饼时,撕开了用于保鲜的小纸袋,发现其中盛放着一种灰黑色粉末,几天后,看到灰黑色粉末变得有些发红.原保鲜剂可能是(  )
A.木炭粉B.铝粉C.还原性铁粉D.氧化铜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NaOH溶液密封不严,他怀疑已部分变质.为了定性  地判断该液中是否存在Na2CO3,请你帮助完成他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3分):
①提出设想 BaCl2与NaOH不反应,与Na2CO3会生成白色沉淀.
②选用仪器 ______
③进行实验 用试管(或烧杯)分别取少量样品溶液,再______.
④反应现象和结论 如果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样品中存在Na2CO3,NaOH溶液已变质;如果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则______,溶液未变质.
方案二(7分):
①提出设想 酸与NaOH反应______,与Na2CO3______.
②选用仪器 ______
③进行实验 ______
④反应现象
和结论
如果______,则样品中有Na2CO3,NaOH溶液已变质;
如果______,则样品中无Na2CO3,NaOH溶液未变质.
设问(2分):如果样品中确定存在一定量的Na2CO3,均采取逐滴滴入的方法,那么向酸中逐滴滴入样品溶液,与向样品溶液中滴入酸,反应现象有何区别?
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醋酸是一种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硬脂酸(C17H35COOH)也是一种有机酸,常温下呈固态,它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溶剂,它有酸性但比醋酸还弱.请设计一简单易行的实验证明其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薯片是易碎食品,应采用充气包装袋,下列气体最不易充入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氦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甲乙两组同学围绕这瓶氢氧化钠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______①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②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______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①取少量该固体样品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由此可确定该固体已发生变质.则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如果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变质,甲组同学认为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后,溶液应呈无色,乙组同学思考后认为甲组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③为探究该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除去碳酸钠 取少量该固体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向过滤后的滤液中滴入______ ______ 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
①甲组同学:称取20.00样品,放入过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乙组同学:称取20.00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任选一组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
(1)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______.
(2)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20.00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70.00g,再把175.00g7.3%稀盐酸平均分成7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 95.00 120 145 170 192.8 215.6 240.6
(2)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不要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抚州 题型:问答题

实验室中红磷长期存放时,若密封不好会变得很潮湿.查资料知:红磷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甲、乙两同学为探究具有吸水性的物质究竟是红磷还是五氧化二磷,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Ⅰ:将盛有5g干燥红磷的烧杯放入充满稀有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在其中放入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
实验Ⅱ:将盛有5g干燥红磷的烧杯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在其中放入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两个实验均采用相同的5g红磷和20mL水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 ______,实验Ⅰ中使用充满稀有气体的密闭容器的目的是 ______;
(2)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Ⅰ中的红磷没有什么变化,实验Ⅱ中的红磷变潮湿且质量增大,由此说明 ______;
(3)检验潮湿的红磷中有酸性物质生成的方法: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亚硫酸钠(Na2SO3)很容易被氧化成硫酸钠,为检验某亚硫酸钠样品是否变质,某同学取出少量试样放进一支洁净试管中,加水溶解后滴入BaCl2溶液,这时他一定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然后,他又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能确证原样品已经变质的现象是______.写出亚硫酸钠(Na2SO3)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老师在讲台上做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水加到氧化钙中后,同学们都看到有白色烟雾状物质生成,生成的是什么物质?下面请你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1)你猜测生成的物质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种:______或______.
(2)“为什么烟雾还会在空气中上升呢?”有同学又提出了问题.你能解释白色烟雾在空气中上升的原因吗?______.
(3)你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你在(1)中所做猜测的合理性呢?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用品现象及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