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8023  28031  28037  28041  28047  28049  28053  28059  28061  28067  28073  28077  28079  28083  28089  28091  28097  28101  28103  28107  28109  28113  28115  28117  28118  28119  28121  28122  28123  28125  28127  28131  28133  28137  28139  28143  28149  28151  28157  28161  28163  28167  28173  28179  28181  28187  28191  28193  28199  28203  28209  2821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19、小明家购买了一瓶白醋,标签上注明醋酸的质量分数≥5%.小明想:这瓶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的标注相符?请你用有关酸碱的知识,定量测定白醋中醋酸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1)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在混合溶液中,当醋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再增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就呈碱性,而1滴氢氧化钠溶液约为0.05 mL,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二、【实验步骤】:(1)用
量筒
取12.0 mL白醋(密度近似为1.0g/mL),倒入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稀释,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2)量取45.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近似为1.0 g/mL),用胶头滴管取该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地滴加到稀释后的白醋中,同时不断地搅拌烧杯中的溶液.滴至恰好完全反应,剩余氢氧化钠溶液5.0 mL.
三、【交流反思】:(1)在实验步骤:①中,加适量水稀释白醋,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2)在实验步骤2 ②中,小明如何确定醋酸和氢氧化钠已完全中和?
四、【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判断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的标注相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设计出两种方案奖励4分)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方案1:
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方案2:
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中,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滴在pH试纸上
显示pH<7的红色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AC
 )
A、金属镁        B、氯化钾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上述两种西红柿中,你认为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新鲜的西红柿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随着放置时间的增长含量会减少.因此,我们要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2、田雪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酚酞试液滴入了盛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溶液的颜色变红了.她觉得很奇怪,又做了以下工作:实验一:重新取一洁净的试管和纯净的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1.
实验二:分别测试纯净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氯化铁、硝酸钾溶液的pH,如表:
K2CO3 NaCl CuSO4 Na2SO4 FeCl3 KNO3
pH 10 7 4 7 3 7
她还到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了如下信息:
酸和碱都有强弱之分,盐酸、硫酸、硝酸是强酸,碳酸、醋酸等是弱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是强碱,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是弱碱.
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强酸跟弱碱反应生成的盐叫强酸弱碱盐,强碱跟弱酸反应生成的盐叫强碱弱酸盐.
(1)由最开始的实验现象,你对溶液变红的原因有哪些猜测?
(2)她重复进行实验一的目的是
排除杂质的干扰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碳酸钠溶液一定呈碱性

(3)由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
有些盐溶液呈中性;有些盐溶液呈碱性;有些盐溶液呈酸性

(4)由实验二和查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你还能得出几点结论
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酯强碱盐呈中性;酸碱指示剂只能检测出溶液的酸碱性;呈碱性的不一定是碱,呈酸性的不一定是酸;盐溶液呈现酸碱性可能是盐与水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1、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二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 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温度越高,苹果“生锈”的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在②~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少量的氧气溶入水中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保持低温、无氧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9、某些植物的花汁可作酸碱指示剂.取三种花汁用稀酸溶液或稀碱溶液检验,颜色如下:
花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性)中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颜色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万寿菊花     黄     黄     黄
  大红花     粉红     橙     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试验生活中的食盐水、肥皂水、汽水、石灰水四种物质的酸碱性,我选择
大红花
花汁,不选用其他花汁的原因是
因为其它两种在酸、碱、中性溶液中呈现相同的颜色

(2)取所选花汁少许分别滴人上述四种物质,请将所显颜色填入下表中:
试验物质   食盐水   肥皂水   汽水   石灰水
  所显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观察与问题]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预测】
①鸿鸿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钙.
②我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
 

[实验与事实]依据猜想我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猜想正确应该的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①的方案 取少量水垢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在试管口用燃烧着木条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____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请写出: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学校附近的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明显有酸味,几位同学想探个究竟,经调查它们怀疑废水中有大量的盐酸.
(1)为证明它们的推测,几位同学接着应进行的探究活动为(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样品,用pH试纸测其pH,看其是否呈较强的酸性

取样品过滤后向其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其推测

(2)为帮助工厂治理废水的酸性,几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方案,其中有:
A.向废液中加入废铁;B.向废液中加入火碱;C.向废液中加入石灰石;D.向废液中加入生灰石.
请你分别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方案1:
虽能除酸,但产生氢气,遇火有不安全隐患,成本高

方案2:
虽能除酸,但不易掌握终点,成本高

方案3:
能除酸,成本较低

方案4:
能除酸,但不易掌握终点,成本较石灰石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某同学研究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问题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两个试验:
(1)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关系,请你提出二点假设:
实验1反应前后质量会发生变化(或增大、减小)(不变化也正确)

实验2反应前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也正确)

(2)实验验证:①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石灰水变浑浊
.(醋酸跟草木灰反应原理为:K2CO3+2CH3COOH=2CH3COOK+CO2↑+H2O)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记录数据.
②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纪录数据后取下.将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生成
,实验完毕,再进行称量,纪录数据.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结论: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4)实验分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结论进行解释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含有的杂质为CaCO3),共做了三次实验,使一定量的该样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试样质量 17.4g 17.4g 17.4g
所取稀盐酸质量 80g 100g 120g
生成CO2质量 2.64g 4.4g 4.4g
(1)在第
 
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
(2)原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经测定第2次实验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通过计算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1、请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含氯元素)、漂白粉对饮用水等进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带点元素的化合价是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