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取上层清液向其中通入 |
溶液变浑浊. |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溶液变浑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臭氧(化学式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味.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O3的氧化能力比O2强得多.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约3%的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约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CO、CO2、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O3和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将带火星的木条仲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 (3)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采用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5)SO2遇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SO2与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年5月22日,我国测量队员完成了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重新测定工作.测量队员冲顶时每人每分钟约消耗氧气12.8g.若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请计算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预言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绿色植物,即将植物的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用适当催化剂与水作用生成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再在催化剂作用下使葡萄糖分解成乙醇(C2H5OH)和二氧化碳,乙醇即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写出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及乙醇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若乙醇燃烧产物中CO、CO2、H2O的总质量是27.6g,其中水占10.8g,则参加反应的乙醇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D是3种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它们所含元素都不超过3种,其中A常温下是液体,D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燃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 (1)写出上述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某校实验室中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AgNO3、Mg(NO3)2、Fe(NO3)2,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未引入其他的金属元素): (1)步骤①向废水中加入过量的A,则A的化学式为 (2)实验室常用 (3)分离出的固体甲所含的成分是 (4)步骤③中判断加入的稀硫酸为适量的实验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医院里常用一种暗紫色固体A(俗称灰锰氧)作为消毒粉,张华同学设计了如下过程对其进行实验探究.请仔细分析图框含义,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2)写出图框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固体C用于制取无色气体B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初中常见几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虚线两边的物质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请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回答. ①若从A到E,物质间能够依次转化. 已知A、B常温下为液体,C、D、E常温下为气体,A、B含有相同元素,D、E含有相同元素,则E的化学式为 ②若从A到E,相邻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应. 已知C为单质,A与B反应的主要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D与E反应的主要现象是银白色固体变为红色.则C的化学式为 ③若以C为中心,两端的物质可以依次 向中心转化生成C.已知在酸碱盐的分类中,A、B属于同类物质,D、E属于同类物质,D为大理石的主要成份.则B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作者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联系qq:3310059649。 ICP备案序号: 沪ICP备07509807号-1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081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