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主要添加的是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4种元素组成 B.含有NH3分子
C.Pt的化合价为+4 D.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A |
黄绿色 |
橙色 |
蓝色 |
无色 |
B |
无色 |
橙色 |
紫色 |
白色 |
C |
黄绿色 |
橙色 |
蓝色 |
白色 |
D |
黄绿色 |
无色 |
紫色 |
白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氯水和过氧化钠使品红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判断 |
A |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
Ⅰ对,Ⅱ对,有 |
B |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 |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
Ⅰ对,Ⅱ错,无 |
C |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 |
Ⅰ对,Ⅱ对,有 |
D |
过氧化钠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 |
Na2O2能和CO2和H2O反应生成O2 |
Ⅰ对,Ⅱ对,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6 8O2和18 8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C6H5O- C6H5OH
+ 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三10月阶段考试化学卷 题型:选择题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
==CO
+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H+ == CH3COOH + Na+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 2H2O==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 + SO +Ba2+ + 2OH
==
Cu(OH)2↓+ BaSO4↓[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