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如图所示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见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操作应用时,各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请指出a、b、c、d分别与①②③④相匹配的组合:
A.①c、②b、③a、④dB.①a、②b、③c、④d
C.①a、②c、③b、④dD.任意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用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结论的是( )
A.甲:盐酸;乙:石灰石;丙:苯酚钠溶液。证明酸性:HCl溶液〉H2CO3〉C6H5OH
B.甲:盐酸;乙:硫化亚铁;丙:溴水。证明还原性:S2-〉Br-〉Cl-
C.甲:浓盐酸;乙:高锰酸钾;丙:氟化钾溶液。证明氧化性:KMnO4〉Cl2〉F2
D.甲:水;乙:电石;丙:溴水。证明稳定性:水〉乙炔〉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能使石蕊试纸迅速褪色
B.在空气中长时间灼热的细铜丝可以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
C.足量的硫化氢气体通入溴水中,溶液变得无色澄清
D.白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把少量AgCl加到NaBr溶液中,白色不溶物变成淡黄色不溶物;把淡黄色AgBr放入NaI溶液中,淡黄色不溶物变成黄色不溶物,这个事实能说明的是( )
A.AgCl、AgBr、AgI的稳定性逐渐减小
B.Cl-、Br-、I-的活泼性逐渐减小
C.AgCl、AgBr、AgI的离子键逐渐增强
D.AgCl、AgBr、AgI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如图所示,在室温下,A、B两容积相等的烧瓶中分别集满了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当取下K夹使两烧瓶内气体充分接触后,容器内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A中气体 C2H2 H2 NH3 NO
B中气体 O2 Cl2 HCl O2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实验中设计出的“代用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加热分解KClO3
②浓溴水代替液溴制溴苯
③用硝酸铵代替氯化铵做实验室制氨气实验
④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跟电石反应制乙炔
⑤用粗锌粉代替锌粒用启普发生器制H2
⑥用硫酸代替盐酸来与大理石发生反应制取CO2
⑦用葡萄糖来代替福尔马林制取银镜
⑧用C12代替明矾净化水质
⑨用酒精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⑩用浓HNO3代替浓H2SO4对铁制品进行钝化处理
A.①④⑦⑩
B.②③⑤⑥⑧⑨
C.①⑦
D.④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如图所示,在支管锥形瓶A中充满等体积的H2S和NO气体;在分液漏斗B中盛有碘化钾溶液;在锥形瓶的支管处用橡胶管连接一个盛有O2的气囊C(与锥形瓶的体积约相等),用铁夹夹紧。当加入碘化钾溶液后,再打开铁夹并振荡锥形瓶,下列各化学方程式肯定不符合化学事实的是( )
A.2NO+O2══2NO2
B.2H2S+3O2══2SO2+2H2O
C.2KI+2NO2══2KNO2+I2
D.H2S+HNO3══HNO2+S↓+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利用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间反应制备和收集少量相应气体。能采用图所示实验装置的是( )
①浓氨水与固体NaOH ②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 ③稀硝酸与铜片 ④方解石与稀盐酸 ⑤电石与水 ⑥二氧化锰与浓盐酸
A.①⑤ B.②④
C.④⑥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现有简易洗气瓶(如图所示),正放在桌面上,可分别实现下列实验目的,其中适用于从y口进入的是( )
①瓶内盛一定量液体干燥剂,用于干燥气体 ②瓶内盛一定量液体洗涤剂,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某些杂质 ③瓶内盛水,用于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 ④瓶内贮存难溶于水的气体,加入水使气体排出 ⑤用于向上排气法收集气体 ⑥用于向下排气法收集气体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①向稀氨水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来制取银氨溶液
②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浸入液面以下
③切割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夹取,用滤纸吸干,置于桌面上的玻璃片上,小心用小刀切割
④洁净的试管里加入0.5g淀粉,再加入4mL20%的H2SO4,加热3min~4min,再放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以检验水解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