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
图I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设计图2装置进行实验。与图1相比较,他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滴管内吸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可以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则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图3装置进行实验。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聚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此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
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如果没有合适选项请选E并在方框中画出合适的装置)。
(4)下表是某同学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测定的实验数据。
MnO2与KClO3的质量比 | 1:40 | 1:20 | 1:10 | 1:5 | 1:3 | 1:2 | 2:3 | 1:1 | 2:1 |
生成1LO2所需的时间(s) | 124[来源:学科网] | 79 | 50 | 54 | 75 | 93 | 106 | 153 | 240 |
①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D_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①B→F___________,②C→B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根据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图1可知,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氢、氧原子不发生改变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②图2的试管A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试管B中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
③分析图2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固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
A.带铁圈的铁架台 B.酒精灯 C.漏斗 D.玻璃棒 E.量筒 F.烧杯
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操作比预期的时间长得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②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某同学采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此步操作, 其中水样从下端入水口进入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3)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①检验一份自来水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过程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碳酸氢钙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长期烧水的水壶内会有水垢,水垢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可以生成水,该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描述。
上述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你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_(只填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2个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②n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①河水 ②水银 ③冰水 ④硫酸铜 ⑤液态氮 ⑥五氧化二磷 ⑦锰酸钾 ⑧人体呼出的气体 ⑨过氧化氢溶液
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符号,下同)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信息写出对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求所选反应不能重复)
(1)实验室用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研究氧气性质中,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的是( )
| | |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A.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
B.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