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氮气 D.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锌与盐酸发生的反应为:Zn + 2HCl = ZnCl2 + H2↑,此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 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C.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D.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都产生浓厚的白烟 B.都能放出热量
C.都有气体生成 D.都有蓝色火焰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表达不正确的是
A.2N:表示两个氮原子
B.:表示负二价的氧元素:
C.3CO2: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D.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实验室中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方法:①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②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③闻气味 ④品尝 ⑤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⑥分别加入大理石。其中可行的是:
A. 都可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