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7分)某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作 |
装置 |
现象 |
1、取一小块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铜丝上。 |
|
|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
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 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
|
3、把铜丝插入①中。 |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约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 仍然有少量气泡产生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①名称是______________,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 ;
(3)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如果用本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
B.将实验后的铜丝网干燥、称重
C.向仪器中加入二氧化锰
D.将实验后的铜丝网插入AgNO3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12分)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成稀硫酸,并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
(1)查阅资料。
20℃时不同质量分数硫酸的密度(g/mL)
质量 分数 |
0% (纯水) |
1% |
4% |
10% |
16% |
24% |
32% |
36% |
44% |
49% |
60% |
98% |
密度 |
1.00 |
1.01 |
1.02 |
1.07 |
1.11 |
1.17 |
1.24 |
1.27 |
1.34 |
1.39 |
1.50 |
1.84 |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写2条)
① ;
② ;
(2)计算。配制200g24.5%的稀硫酸,需 g98%浓硫酸和 g水。实际操作时,取98%浓硫酸 mL(精确到1mL);
(3)配制稀硫酸。分别用量筒量取所需水和浓硫酸,先将 倒入烧杯中,然后
;
(4)制取氢气。
①下图中可用于制取、收集氢气的装置是(填字母) ;
②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如图所示,标明氢气不纯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8分)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9分)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实施的从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钾的混合物(其中氯化钠和氯化钾的质量和小于总质量的3%)中分离出硝酸钾的实验步骤:(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Ⅰ.用托盘天平称得样品的总质量为87.5g;
Ⅱ.配制成80℃左右的饱和溶液;
Ⅲ.将热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20℃)后进行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涤2—3次;
Ⅳ.取出过滤器中的固体,干燥后分装。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天平称取87.5g样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 ▲ 盘;
(2)某同学发现,无论将称量物还是砝码放置于托盘中时,天平均不发生偏转,原因是 ▲
A.天平未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B.天平没有调零
C.托盘下的垫圈未取下
D.游码未归零
(3)将这些样品制成80℃左右的热饱和溶液,约需 ▲ 水(填序号);
A.12.5mL B.50 mL C.100 mL D.112.5mL
(4)该实验中,玻璃棒除了用于搅拌和引流外,还用于 ▲ ;
(5)步骤Ⅲ中,只能用少量水洗涤固体的原因是 ▲ ;
(6)过滤并洗涤后,氯化钾存在于 ▲ 中;
(7)如果实验中热饱和溶液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进行过滤将会影响晶体的产量,理由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9分)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1)A仪器的名称为 ▲ ;
(2)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 ;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 ;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 ;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
(7)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 ;理由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5分)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未于质量为51.8克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右图。
试通过计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_▲_;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_▲_;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 ▲ ,若在上图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_▲_(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14分)下列图( I )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Ⅱ)是部分“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l/10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比图(I)图(Ⅱ)回答以下问题:
(1) 图( I )中A、B的名称分别是 、 ;若用D装置除去O2 中的水蒸气,则D中应装入的液体是 ,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字母)。
(2)用图(Ⅱ)中的“微型”仪器做实验,固体只需极少量、液体用量也很少(或只需1~2小滴),相对用图(I)仪器做实验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节约药品用量 ②能完全消除实验污染
③方便个人或家庭实验 ④若需加热也能节约燃料
(3)图( I )中的C装置的作用相当于图(II)中的装置 (填字母),它们在实验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通过控制 来控制反应速度。
(4)图( I )中的C装置和图(II)中的“多用途U型管”(是在U型管中套人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具支试管)都可用做“固一液”反应制取气体。若在反应进行中分别将两装置的橡胶管中部夹上铁夹,可能出现的现象是:C装置 ;
“多用途U型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13分)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 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
(2)C的化学式为 ,D的化学式为 ,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说明样品中含有 ,则证明猜想 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 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品 |
实验现象 |
①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②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③ |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方法是 。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一) 题型:探究题
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 。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
是: 。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