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mol/L的五种溶液:①NaHCO3;②C6H5ONa;③ NH4HCO3;④ NH3·H2O;⑤ HCl
(1)上述五种溶液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NaOH溶液反应的是 (填序号)。
(2)上述②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③跟足量的NaOH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取10mL⑤的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砹(85At)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稳定性:HAt>HCl B.氧化性:At2>I2
C.At2为分子晶体 D.NaAt的水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B.乙烯(SO2) KMnO4溶液 洗气
C.乙烷(乙烯) H2(催化剂) 催化加氢
D.乙醇(水) CaO 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验证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步骤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煮沸 ③加入Cu(OH)2悬浊液 ④加入几滴稀硫酸 ⑤再加热 ⑥加入NaOH溶液,调PH至碱性
A.④②⑥③⑤ B.①⑤②⑥④③ C.①②④⑤③⑥ D.①④②⑥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均为化学变化 B.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C.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D.煤和石油均属于可再生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溶液中存在五种离子:NO3-、SO42-、Fe3+、H+和R离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2:3:1:3:1,则R可能为 ( )
A.Fe2+ B.M g2+ C.C1- D.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CO2是一种重要的物质,但其过量排放,可能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下列措施不能够有效控制CO2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提倡低碳生活,依法控制CO2的过量排放
②禁止滥砍滥伐,植树造林,恢复生态
③开发利用各种新型能源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④提倡使用脱硫煤、无铅汽油等清洁燃料
(2)常温下,碳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a1=4.2×10-7 ,Ka2=5.6×10-11;次氯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a =4.7×10-8。写出84消毒液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具有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图示装置(固定装置及胶管略去)验证CO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
已知:,则实验选择的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________;
若CO能够与Na2O2发生反应,则预测反应产物为____________。实验后用球形干燥管中的固体进行验证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C(s)+O2(g)=CO2(g),△H=-393.5 kJ·mol -1 ;CO(g)+O2(g)=CO2(g),△H=-283.0 kJ·mol -1,写出CO2 和C(s)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以CO为燃料制作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CO,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使用该电池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1molNaClO,则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NaNO3固体与浓硫酸微热制HNO3
B.通入CO2以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aHCO3
C.用AgNO3溶液来检验氯气中是否混有HCl气体
D.用电流计、导线、烧杯及稀盐酸等用品来鉴别铁片和铝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方面用途广泛,可用于卤代烃和镁在醚类溶剂中反应制得。设R为烃基,已知:
阅读如下有机合成路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合成路线图中,反应I的类型是 ,反应II的条件是 。
(2)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种(-OH连在-C==C-上不稳定)
①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②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4)有机物是合成药物中的常用物质,实验室可以用环己烯为原料,其它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该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