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某同学拟在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虾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细胞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B.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内侧细胞高,所以外侧细胞生长较快
C.内侧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该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内侧细胞的生长
D.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该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外侧细胞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可抑制细胞分裂
C.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
D.用适宜浓度2,4-D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出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弱导致的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型:013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吞噬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