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下列反应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
使用该电池电解CuSO4溶液,当有纯铜1.6g析出时,铅蓄电池内消耗硫酸物质的量为
A. 0.05mol B. 0.025mol C. 0.25mol D. 0.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原电池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C.铜锌原电池中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D.碱性锰锌电池是一次电池,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银器皿日久表逐渐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生成了Ag2S,有人设计了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与容器接触,放置一段时间,黑色就会褪去而不会损失。
试回答: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锌锰干电池是用锌制圆筒形外壳作 极。位于中央的顶端盖有铜帽的石墨作 极,在石墨周围填充 作电解质,还填有MnO2和炭黑。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
正极: +2e-+2 MnO2=Mn2O3+2NH3↑+H2O
电池总反应式为:Zn+2NH4++2 MnO2=Mn2O3+2NH3↑+Zn2++H2O
该电池用久了,其外壳就会变软,主要原因是
正极反应中,前后经历下列反应:2NH4++2e-=2NH3+H2;2MnO2+H2=Mn2O3+H2O,如果没有MnO2参与,干电池将难于持续稳定工作。
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国家都规定要对废旧的锌锰干电池进行回收,从保护环境和节约材料方面解释为什么要回收这种废旧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5年江苏卷)下列叙述不正确( )
A.硝酸银溶液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是因为硝酸银见光易分解
B.乙醇的沸点比甲醚(CH3―O―CH3)高,主要原因是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反应AgCl+NaBr====AgBr+NaCl能在水溶液中进行,是因为AgBr比AgCl更难溶于水
D.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5年江苏卷)氢气(H2)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5)、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O2(g)====H2O(1); △H=-285.8kJ/mol
CO(g)+ O2(g)====CO2(g); △H=-283.0kJ/mol
C8H15(1)+O2(g)==== 8CO2(g)+9H2O(1); △H=-5581kJ/mol
CH4(g)+2O2(g)====CO2(g)+2H2O(1); △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5、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H2(g) B.CO(g) C.C8H15(1) D.CH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5年江苏卷)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5年江苏卷)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 D.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04年全国卷)(3分)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氮养分,除了可用人工固氮方法(合成氨)获得氨态氮外,自然界雷电现象也是一种固氮途径,经由雷电固定的氮是硝态氮(硝酸或硝酸盐形式),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