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瓶可能部分被氧化的Na2SO3溶液,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下述有关此实验的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中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是( )
选项 | 蓝 | 黑 | 红 | 黄 | 绿 |
A | SiO2 | CuSO4溶液 | O2 | NaOH 溶液 | Ag |
B | O2 | 稀H2SO4 | CO2 | Fe | NaOH溶液 |
C | O2 | 稀H2SO4 | Al(OH)3 | NH3 | NaOH溶液 |
D | Mg | CO2 | KOH溶液 | Al | Fe2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磷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则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氧化物
B.稀硝酸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同理稀硫酸也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C.CO2与SiO2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NaHCO3、(NH4)2CO3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则Na2CO3固体受热后也能生成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D.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溶液又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1)a和b混合 | 气体变红棕色 |
(2)c和d混合 | 产生白烟 |
(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 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
(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 都产生淡黄色浑浊 |
a、b、c、d、e依次可能是( )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3
C.NO、O2、NH3、HCl、SO2
D.HCl、CO2、NH3、H2S、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Fe2+、SO
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C.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
D.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放入试管,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既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无水CaCl2干燥
B.NH3是电解质,所以氨水能导电
C.沸点:NH3<PH3<AsH3
D.用水吸收NH3用如图装置可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棕红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
A.立即接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
D.立即用排水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新方法,以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 )
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
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C.用CCl4完成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
D.将Zn和稀硫酸制H2后的废液倒入水槽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