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800  14808  14814  14818  14824  14826  14830  14836  14838  14844  14850  14854  14856  14860  14866  14868  14874  14878  14880  14884  14886  14890  14892  14894  14895  14896  14898  14899  14900  14902  14904  14908  14910  14914  14916  14920  14926  14928  14934  14938  14940  14944  14950  14956  14958  14964  14968  14970  14976  14980  14986  14994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浙江)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滑μ的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
(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
(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max为多少?
(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μ=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降落伞在下落一定时间以后的运动是匀速的.设无风时某跳伞员着地的速度是5.0m/s.现有正东风,风速大小是4.0m/s,跳伞员将以多大的速度着地?这个速度的方向怎样?【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光滑轻细杆的上端,细杆通过光滑的限位孔且保持竖直.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2m的凹形槽,凹形槽的光滑内表面如图所示,AB部分是斜面,与水平面成θ=30°,BCD部分是半径为R的圆弧面,AB与BCD两面在B处相切.让细杆的下端与凹形槽口的左边缘A点接触.现将小球释放,求:
(1)当轻细杆的下端滑到凹形槽的最低点C时,凹形槽的速度是多大;
(2)轻细杆的下端能否运动到凹形槽口的右边缘 D点;(回答“能”或“不能”,并简述理由)
(3)当轻细杆的下端滑到B点的瞬间,小球和凹形槽的速度各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上海模拟)用同种材料制成倾角30°的斜面和长水平面,斜面长2.4m且固定,一小物块从斜面顶端以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开始自由下滑,当v0=2m/s时,经过0.8s后小物块停在斜面上.多次改变v0的大小,记录下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t,作出的t-v0图象如图2所示,求:
(1)小物块在斜面上下滑的加速度为多少?
(2)小物块与该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某同学认为,若小物块初速度为4m/s,则根据图象中t与v0成正比推导,可知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最终停下的时间为1.6s.
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解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崇明县一模)宇航员在地球表面测得一单摆30个周期为t;若他在某星球表面测得同一单摆30个周期为2.5t.(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R=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
可以通过在小车上放置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通过加减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地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点C,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
细线拉力(或力传感器的示数)
细线拉力(或力传感器的示数)
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改变小车的质量或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②的操作.
(2)表格中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12-v2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中的△E3=
0.600
0.600
J,W3=
0.610
0.610
 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2所示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次数 M/kg |v12-v22|/m2s-2 △E/J F/N W/J
1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2 0.500 1.65 0.413 0.840 0.420
3 0.500 2.40 △E3 1.220 W3
4 1.000 2.40 1.20 2.420 1.21
5 1.000 2.84 1.42 2.860 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块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2d
t2
2d
t2

②(单选题)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

③(多选题)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多选题)在“研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条件”的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顺时针力矩之和大于逆时针力矩之和,其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用DIS实验系统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右图是将小车在斜面底端以一定初速度推出后得出的s-t图象,纵坐标的单位是cm,横坐标的单位是s.在图中记录的运动过程中,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1.8s
1.8s
(读到小数点后1位).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的加速度a1与BC段的加速度a2的大小关系是:a1
a2(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