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4107  74115  74121  74125  74131  74133  74137  74143  74145  74151  74157  74161  74163  74167  74173  74175  74181  74185  74187  74191  74193  74197  74199  74201  74202  74203  74205  74206  74207  74209  74211  74215  74217  74221  74223  74227  74233  74235  74241  74245  74247  74251  74257  74263  74265  74271  74275  74277  74283  74287  74293  74301  203614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0分)下列转化关系图中,A、B、C、D、E常温下为气体,B、E、F、K为单质,其中F为黑色固体;C、D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E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I是一种红棕色固体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电子式为            ;

(2)检验溶液L中金属阳离子的方法是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4)F和G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气体A的密度为2.68g/L(标准状况),通过计算、推理,可确定A的分子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8分)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他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每种电解质电离时只产生一种阳离子,而且不重复)。

阳离子

H+、Na+、Al3+、Ag+、 Ba2+

阴离子

OH、 Cl、CO32、NO3、SO42

已知:①A、B两溶液呈碱性; C、D、E溶液呈酸性。

②向E溶液中逐滴滴加B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

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2)写出E溶液与过量B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若25℃时C、E溶液PH=4,则E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C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的        倍;

(4)将C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的一价(+1和-1)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0分)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   △H <0

(1)该反应450℃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

(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a.3v(H2)=2v(NH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上述反应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

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2)为         mol/(L·min)

(4)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初始投入量为a molN2、b molH2 、c molNH3,也可得到与上述相同的平衡,则a、b、c需满足关系式:                          ;

(5)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若继续通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

则平衡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2分)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                             

(2)装置2中的石墨是     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0.64 g。

① 电源的M端为       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 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 甲、乙两烧杯中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共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2分)(1)环境专家认为可以用铝将水中的NO3- 转化为N2 ,从而清除污染。该反应中涉及的粒子有:H2O、Al、OH-、Al(OH)3、NO3- 、N2,请将各粒子分别填入以下空格(不用配平)。

NO3- +           +           →          +          +        

该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若4Al(s)+3O2(g) =2 Al2O3(s)   △H= a KJ/mol

      

       C(s)+O2(g)=CO2(g)  △H= c KJ/mol

写出Al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将一定质量的钠铝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20mL PH=14的溶液,然后用2mol/L的盐酸滴定,可得到沉淀量与消耗的盐酸体积关系如上图:则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体积为         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五校联谊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红宝石、珍珠、玛瑙、水晶、钻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B.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镁、纤维素制火棉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C.氢氧燃料电池、丹尼尔电池、硅太阳能电池中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D.纤维素、PLA、纤维二糖、甲壳素、硝化纤维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五校联谊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

化学用语

评价

A.在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氢化钠溶液:Mg2++2HCO3-+2OH-=Mg CO3↓+CO32-+2H2O

错误:生成物应是Mg(OH)2和Na2CO3

B.在亚硫酸氢钠中加入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 SO32-+ClO-+H2O= Cl-+2H++SO42-

正确

C. 亚磷酸是一种二元酸,在其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H3PO3+3OH-=PO33-+3H2O

正确

D.在过氧化钠中加入稀硫酸:

N a2O 2+2H+=2Na++H2O+O2

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五校联谊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2010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播放了有关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的内容,引起全国民众的持续关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式脂肪酸甘油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油脂是人类的营养物质之一,进入人体后,在胃中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大豆油中也有反式脂肪酸甘油酯,只是含量相对较低

D.反式脂肪酸甘油酯顺式变反式,主要是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五校联谊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从溶液中分离出KNO3晶体    B.除去Cl2中的HCl

      

C.锌、铜、硫酸铜溶液原电池     D.用托盘天平快速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五校联谊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探究中运用较多,它是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或不发生变化,以便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根据因素和条件的性质,可分为实验变量(自变量)、反应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某研究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有关变量控制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为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将实验温度均确定为25°C、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的体积均确定为4mL,不使用催化剂

B.可选择浓度分别为0. 05mol/L、0. 01mol/L、0. OO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浓度均为0. OO1mol/L的H2C2O4溶液反应,来操纵实验变量,进行对照实验

C.可将单位时间内反应所生成的CO2体积作为实验变量(自变量)进行本实验研究

D.该实验研究中的反应变量(因变量)是溶液紫色褪去所消耗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