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因得不到细胞进一步的加工而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Ⅰ、Ⅱ、Ⅲ、Ⅳ四个种群在一个达到生态平衡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这四个种群间的营养关系应是( )
生物种类 |
Ⅰ |
Ⅱ |
Ⅲ |
Ⅳ |
能量(kJ) |
2.8×109 |
1.3×108 |
9.1×107 |
2.9×107 |
A.Ⅱ→Ⅱ→Ⅲ→Ⅳ B.Ⅱ→Ⅱ→Ⅲ和Ⅰ→Ⅱ→Ⅳ
C.Ⅱ→Ⅱ→Ⅳ和Ⅰ→Ⅲ D.Ⅱ→Ⅱ→Ⅳ和Ⅰ→Ⅲ→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C.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初级消费者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图解。下列关于图中字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CD之和等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B.B指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的能量
C.C指流向三级消费者的能量
D.A减去B和C的剩余部分属于“未利用”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消耗A约
A.100 kg B.44.5kg C.25 kg D.15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C直接参与靶细胞的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B.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使激素A、B含量下降
C.寒冷刺激时;激素B分泌量增加,作用于靶细胞后立即失活
D.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毛细血管I、Ⅱ均有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基因文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文库指含某种生物全部或部分基因的受体菌群
B.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C. 基因文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cDNA文库可以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基因组文库不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二下学期期中素质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