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067  170075  170081  170085  170091  170093  170097  170103  170105  170111  170117  170121  170123  170127  170133  170135  170141  170145  170147  170151  170153  170157  170159  170161  170162  170163  170165  170166  170167  170169  170171  170175  170177  170181  170183  170187  170193  170195  170201  170205  170207  170211  170217  170223  170225  170231  170235  170237  170243  170247  170253  170261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科在江边游玩时,发现江面上离岸较远的树叶漂得较快,离岸较近则漂得慢一些.小科决定对此进行探究,他提出的问题是:是不是离岸越远,江水的流速越快?他选择了一处江面较宽的A地,在船工的帮助下用流水测速仪测出了离岸不同距离的水流速度,并绘制了乙图(黑点表示离岸距离不同所测得的水流速度).

(1)从乙图可知,水流速度与离岸距离的关系式v=0.5s.
(2)为使结果更具科学性,你对小科的探究过程有何改进建议:再选不同的地方进行测量.
(3)保证水深前提下,你认为实验结果对江河中行船有什么指导意义:当顺水行船时,应在远离河岸;当逆水行船时,应靠近河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王宇同学将一个阻值约为10欧的普通小灯泡L和一个LED灯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甲)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当他闭合开关S1时,发现LED灯亮而小灯泡L不亮.针对这种现象,他作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小灯泡L处发生短路
猜想二:LED灯电阻很大导致电路电流很小
为了验证猜想,王宇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一根导线并联在图甲电路中LED灯的两端,小灯泡L发光.
实验二: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按图乙所示的电路对LED灯的电阻进行测量.闭合开关,
依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获得多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电压(伏)电流(毫安)电阻(欧)
11.412116.7
21.614114.3
31.816112.5
(1)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可知猜想一是小灯泡L发光(填“正确”或“错误”)的.
(2)实验二中,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电压表读数为2.3伏.
(3)在实验二测定LED灯电阻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移动.
(4)根据实验二的数据,可知猜想二是正确(填“正确”或“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的爸爸准备购买一辆SUV型(运动型多用途)轿车,可是上网搜索后有人说这种车重心较高,汽车容易翻倒.小明有些怀疑,通过观察家里台灯、照相机三脚架的稳度(即稳定性)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他首先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块重相同、除甲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记录结果如表.
试验次数1234
重心离支持面的高度
物体刚好翻倒
时木板转过的
角度θ
最大较大
稳度最大较大
(1)小明是通过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2)分析数据2、3、4(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可以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为重心越低越稳定.
(3)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稳度还与物体的底面积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用已连接好的图甲所示电路对小灯泡展开实验研究.其中电源电压恒为3V不变,小灯泡上标有“2.5V”.

(1)检查电路连接正确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小明用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两点间进行测试的情况如表所示.则电路的故障是灯泡断路.
测试位置BCCDDN
电压表示数/V3V3V0V
(2)故障排除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为使小灯泡变亮,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N(选填“M”或“N”)端移动;
(3)小明将电压表并联到小灯泡两端,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最左端M滑到最右端N的过程中,小灯泡的I-U图象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电阻丝阻值不随温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给你提供如下器材:木块(重约7N)、弹簧测力计(量程0~5N)、重1N的滑轮(摩擦不计)、铁架台、轻质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请你利用如图所提供的一些器材,参照示例另选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

运用的
原理
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或实验操作示意图)木块重量的表达式
示例杠杆平
衡条件
用细线将刻度尺左端挂在铁架台上,将木块挂在刻度尺的中央,弹簧测力计挂在刻度尺的右端并向上拉,使刻度尺在水平位置静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2F
你的设计方案动滑轮
可省一
半的力
(1)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和滑轮组成一个动滑轮,用动滑轮来提木块;
(2)用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拉动绳子自由端;
(3)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F-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马铃薯的编号放入盐水前放入盐水后
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质量/g体积/cm3密度/g.cm3
A44.839.21.1440331.21
B56.148.81.1650411.22
C77.367.91.146957
(1)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1的理由是:马铃薯的密度仍小于液体的密度,马铃薯仍漂浮在盐水面上,不会下沉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③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表:
(2)表格中,编号为C的马铃薯在盐水中下沉后的密度是1.21 g/cm3
(3)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马铃薯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下表
质量m/kg0.100.150.200.250.300.350.40
滑行距离s/m0.420.410.430.420.430.420.42
(1)木块每次都从O点静止下滑,到达A点的速度 相同.
(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
(3)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小敏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做实验记录数据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便更改数据;
(4)小思同学反思上述实验后认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越远,因为:在初速度和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相同的条件下,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木块和钩码具有的动能越大,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就越多,所以滑行的距离也就越长(请从功和能的角度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珍珍观察到电风扇、台灯等有个大而重的底座,可使他们不易翻倒.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猜想:可能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重心高低及支持面的大小有关.
如何比较物体的稳度大小呢?她发现,让不同的物体倾斜相同的角度时,有的物体翻倒,有的物体不翻倒,翻倒的说明稳度较小.于是,她将物体放在表面粗糙的水平木板上,让木板绕O点转动,通过观察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物体不滑动),来比较物体稳度的大小,如图所示.
在探究物体的稳度大小与物体重心高低的关系时,她制作了三块重相同、外形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分别记下它们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的大小.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次数123
重心离底面高度
物体刚好翻转时木块转过的角度θ较大
稳度较大
(1)物体刚好翻倒时木板转过的角度越小,间接反映了物体的稳度越小.
(2)珍珍在以上探究稳度大小与重心高低关系的实验中,应控制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支持面的大小不变.
(3)实验现象表面,物体的重心越低,其稳度越大.
(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下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科从资料上获悉,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时,当滑动变阻接入电路的电阻等于定值电阻时,其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这一结果.
(1)小科选用的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20Ω,你认为小科应选择的滑动阻器规格为C.
A.标有“1A10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1
B.标有“2A20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1
C.标有“2A40Ω”字样的滑动变阻器R1
(2)如表是小科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表求数/V43210
电流表示数/A0.10.150.20.250.3
小科的实验是否能验证这一结果?不能;说明的你的判断理由:小科的结论仅仅是从几组特殊值判断得到的,不具有普遍性..
(3)小明同学利用相同的器材却获得与小科不一样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12345
电压表求数/V66210
电流表示数/A000.20.250.3
你认为出现这种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小明使用的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存在断路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我市泰顺盛产板栗,板栗加工厂通常采用“低压法”去壳:在2千帕低压条件下,将板栗加热到一定温度,板栗内的水分汽化,短时间内无法逸出,致使壳内外存在很大的气压差,使外壳爆裂实现去壳.某科研小组想研究板栗用“低压法”爆壳时,爆壳率与温度的关系.图甲是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备实验板栗若干份,每份2千克.
②设置爆壳箱内气压恒为2千帕,分别在60℃、65℃、70℃、75℃和80℃的温度下对5份实验板栗进行爆壳,每次爆壳时间均为60分钟,记录爆壳数并计算爆壳率.
③重复步骤②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各温度下爆壳率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实验板栗除了品种相同外,还需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板栗的形状、板栗的新鲜度(写出2点).
(2)分析图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爆壳箱内气压一定时,温度越高板栗的爆壳率越高.
(3)查阅资料得知:板栗壳内外气压差越大爆壳率越高,同时壳内气体更易逸出.科研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取2千克实验板粟,先在气压恒为101千帕、温度恒为80℃的条件下预热30分钟,然后立刻放入气压恒为2千帕、温度恒为80℃的爆壳箱中进行30分钟爆壳,多次实验发现平均爆壳率上升为90%.请解释其原因:101千帕远大于爆壳箱内的气压,板栗在101千帕下预热时壳内产生的水蒸气漏失少;当将预热好的板栗放入爆壳箱时,板栗壳内外的气压差变得更大,从而提高爆壳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