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0640  40648  40654  40658  40664  40666  40670  40676  40678  40684  40690  40694  40696  40700  40706  40708  40714  40718  40720  40724  40726  40730  40732  40734  40735  40736  40738  40739  40740  40742  40744  40748  40750  40754  40756  40760  40766  40768  40774  40778  40780  40784  40790  40796  40798  40804  40808  40810  40816  40820  40826  40834  203614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制催化剂的材料                   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制农药的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Br>HI

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       

D.离子半径:O2->Na+>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N = N为氮气的结构式                      B.SiO2为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C.为H2S的电子式               D. 为Na2O2的电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A. NaOH、H2SO4、                        B. MgO、Na2SO4

C. KOH、(NH4)2SO4                           D. HCl、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57                          B.47                   C.61                       D.29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5年4月22日是第36个“世界地球日”,我国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中国邮政并发行了纪念邮票。下列行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

B.多走一天路,少开一天车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落实资源的“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

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1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滴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少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D、E两支试管中CC14的作用是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学生1猜想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生成了Ca(HSO32的缘故。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学生1的猜想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是                        ;(写化学式)Ks5u

(5)反应完全后稀释溶液呈酸性,学生2猜想反应中浓硫酸可能过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稀释后的溶液由于硫酸过量呈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2.56g金属铜投入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硝酸中,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当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896mL气体。

(1)、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分)

(3)将盛有生成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的体积为多少?(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实验室可以用装置F制备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快速制备氨气,装置A的烧瓶中可装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填符号) A.洗气瓶  B.干燥管  C.分液漏斗

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特征信息

A

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

B

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C

其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且与B可以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

D

其氢氧化物和氧化物都有两性,与C同周期

E

与C同周期,原子半径在该周期最小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B、_______,C、_______ ,D、_______,E、________;

(2)、写出A、B、C形成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                   

(3)、实验测得DE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则DE3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E单质与M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備胶枪妤犲繘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崑濠囧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