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反应A(g)+3B(g)2C(g)+2D(g),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是不同的情况下测得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2mol/(L·s) B、V(B)=0.45 mol/(L·S)
C、v(C)-0.40 mol/(L·min) D、v(D)=0.6 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放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可推知这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 c a b B、d a b c
C、d b a c D、b a d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比较A、C、D元素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 > > (填元素微粒符号);
(3)① 写出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 用电子式表示B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③ E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钾盐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
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用高能射线照射液态水时,一个水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阳离子,试写出该阳离子的电子式: ,该阳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试写出该阳离子与SO2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小组对铁生锈进行研究:
(1)经过较长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上图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2)根据实验条件判断,在铁钉的锈蚀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3)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 ;在此条件下,铁钉发生吸氧腐蚀转化为Fe(OH)2的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4)若为了防止铁钉生锈,该小组同学想在铁钉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该金属最好是
A. 锡 B. 铜 C. 锌
(5)钢铁容易腐蚀,工业生产中常需对钢铁进行“发蓝”处理,以有效避免或减缓钢铁的腐蚀。所谓“发蓝”,就是在钢铁零件等进行氧化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蓝黑色氧化膜。发蓝处理过程可表示如下:
① 步骤Ⅲ用除锈液(15%的硫酸溶液)浸泡铁件的目的在于除去铁表面的铁锈,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检验经过步骤Ⅳ处理的铁件是否合格,常往成品表面滴上5%的硫酸铜溶液,如果成品不合格(即铁件表面有微小松孔,未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一段时间将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除锈后的铁件在发蓝液(NaNO2、NaNO3及NaOH组成的混合液)中浸泡(步骤IV),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反应一:____Fe +____NaNO2 +___NaOH —____Na2FeO2 +____H2O +___NH3↑
反应二:8Fe+3NaNO3 + 5NaOH + 2H2O = 4Na2Fe2O4 + 3 NH3↑
反应三:Na2FeO2 + Na2Fe2O4 + 2H2O = Fe3O4 + 4NaOH
配平“反应一”的化学方程式(将系数直接填在横线上)。若要循环使用发蓝液,从理论角度分析,需要往使用过的发蓝液中_________
A. 只需加入NaNO2
B. 只需加入NaNO2和NaNO3
C. 需要加入NaNO2、NaNO3和NaOH
D. 不需加入任何物质而直接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2 L 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 NO(g)+O2(g)2 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 (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上述反应 (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第5 s 时,c(NO2)=
(2)如下图所示,表示NO2变化的曲线是 ;用O2表示从0 s — 2 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2)=
(3)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 v (NO2)=2v(O2)
c.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 2 v逆 (NO)=v正(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