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9310  89318  89324  89328  89334  89336  89340  89346  89348  89354  89360  89364  89366  89370  89376  89378  89384  89388  89390  89394  89396  89400  89402  89404  89405  89406  89408  89409  89410  89412  89414  89418  89420  89424  89426  89430  89436  89438  89444  89448  89450  89454  89460  89466  89468  89474  89478  89480  89486  89490  89496  89504  203614 

科目: 来源:山东省日照市2011届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题型:058

美日科学家因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常用的钯/活性炭催化剂长期使用,催化剂会被杂质(如:铁、有机物等)污染而失去活性,成为废催化剂,故需对其回收再利用.一种由废催化剂制取氯化钯(Pd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1)甲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选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加浓氨水时,钯元素转变为可溶性[Pd(NH3)4]2+,此时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的,钯在王水中溶解的过程中有化合物A和一种无色、有毒气体B生成.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经测定,化合物A由3种元素组成,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Pd:42.4%,H:0.8%.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700℃“焙烧1”的目的是________,550℃“焙烧2”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1届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 题型:058

KClO3在农业上用作除草剂,超细CaCO3广泛用于消光纸、无炭复写纸等.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工业过程,利用制乙炔产生的残渣制备上述两种物质,过程如下:

Ⅰ.

①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残渣中主要成分是Ca(OH)2和________.

Ⅱ.将Ⅰ中的部分灰浆配成浊液,通入Cl2,得到Ca(ClO3)2与Ca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5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加入KCl,发生复分解反应,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KClO3晶体.你认为能得到KClO3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Ⅳ.将Ⅰ中的残渣溶于NH4Cl溶液,加热,收集挥发出的气体再利用.向所得CaCl2溶液中依次通入NH3、CO2,便可获得超细CaCO3,过程如下:

①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残渣中难溶盐的溶解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②CaCl2溶液中通入两种气体后,生成超细C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③图示的溶液A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 mol/L盐酸、6 mol/L硫酸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仪器连接好后,在________中加适量的水,关闭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微热试管,若看到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盐酸而不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5)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泰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不可以选用

[  ]

A.

生石灰

B.

碱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烧碱

(2)

B装置的作用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________;

(3)

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

(4)

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

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

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反应可以制得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了如下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

试回答: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经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

(3)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________

(5)该小组又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 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 ml溶液,取25 ml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H2SO4溶液,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 mol/L的Na2S2O3溶液作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式为:

2Na2S2O3I2Na2S4O62NaI

反应完成时,共用去Na2S2O3 20.0 ml.则该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八中201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试卷 题型:05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某Na2CO3样品的纯度(其中只含NaHCO3杂质),选用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②装置未画全).试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测定Na2CO3样品中NaHCO3分解放出CO2体积:连接装置的正确顺序是⑦①③④⑤⑥

(1)写出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完成该实验尚缺的仪器是________(填名称);产生气体从装置④的________进入,从装置⑤的________进入(填接口序号).

实验二:测定上述实验完成后剩余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体积.

(3)应将实验一的装置作哪些调整?________

(4)当实验一加热至样品不再产生气体时,产生CO2体积为a L(已换算成标况下的体积,下同),则样品中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实验二在加入盐酸至无气体产生时,生成CO2体积为b L,则Na2CO3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误差分析:

(5)有同学建议将⑤中的水改用饱和的NaHCO3溶液,可以使测定结果更准确,请用平衡移动观点解释:________,同学为何没建议改用Na2CO3饱和溶液?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

(6)有同学发现在实验一读取CO2体积时,⑥中液体的液面低于⑤中液体的液面,但未做任何处理,则a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天水三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实验室用N2、H2合成氨气,并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氨气,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用NaNO2饱和溶液和NH4Cl饱和溶液共热制取氮气:

NaNO2+NH4Cl=NaCl+NH4NO2 NH4NO2N2↑+2H2O.

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用于制取________

(2)装置E中分液漏斗上方常用导管与园底烧瓶相通,作用是________.装置E与装置C直接相连,连接时导管口连接方法为e接________.

(3)装置C的另一接口与其他仪器装置相连接时,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另一接口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4)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装置F导出的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

(5)装置G内滴有酚酞的试液,用于检验氨气的生成,该装置中导管口能否插入液面以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

(6)从充分利用原料的角度看,装置G应装双孔塞,此时另一接口应与________相连为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嘉兴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完成以下实验:①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溴乙烷;

②进行溴乙烷的性质实验.在试管I中依次加入2 mL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3 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在烧杯中注入自来水.加热试管Ⅰ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试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管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

反应结束后,U形管中粗制的C2H5Br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

[  ]

A.

NaOH溶液

B.

H2O

C.

Na2SO3溶液

D.

CCl4

(3)

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填代号).

①加热;

②加入AgNO3溶液;

③加入稀HNO3酸化;

④加入NaOH溶液;

⑤冷却

(4)

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性质实验时,把生成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下图中右边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

(5)

溴乙烷(C2H5Br)多一个碳的同系物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能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3)

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4)

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5)

当D中产生________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

[  ]

A.

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

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

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6)

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0-201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在如图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放入500 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硫酸盐溶液进行电解,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B极板的名称:________ 电极反应式________

写出电解时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若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A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则需加入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g.(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3)若原溶液为1 L K2SO4、CuSO4的混合溶液,且c(SO42-)=2.0 mol/L;如图装置电解,当两极都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

则原溶液中的c(K+)=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