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7052  87060  87066  87070  87076  87078  87082  87088  87090  87096  87102  87106  87108  87112  87118  87120  87126  87130  87132  87136  87138  87142  87144  87146  87147  87148  87150  87151  87152  87154  87156  87160  87162  87166  87168  87172  87178  87180  87186  87190  87192  87196  87202  87208  87210  87216  87220  87222  87228  87232  87238  87246  170175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4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_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4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 kJ

(5)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4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2.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分解者分解

12.6

2.1

微量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某地区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将某种生长迅速的外来鱼大量引进某池塘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这种鱼与本地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________,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为一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年高考生物配套达标训练:第九单元第5节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