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调查统计和实验探究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相关问题:
(1)心血管病是全球人类因病死亡的“头号杀手”,下图表示调查得到的四个国家男性和女性每100000人中死于心血管病的比率。
①右图显示的死亡率的差异表现在 、 (至少说明两个方面)。
②如果说造成上述4国死亡率差异的原因与 酒精摄入量有关,请你尝试写出一种探究酒精摄入量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关系的假设 。
(2)为了解人类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某实验小组对本校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①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红绿色盲、白化病、并指、抗VD佝偻病等 遗传病。
②我国人群中,红绿色盲中男性发病率为7%,女性发病率为0.5%,但实验小组的调查结果与上述数据相差较大,其原因是 。某一家庭,父亲患红绿色盲,母亲正常,所生育的两个女儿中,一个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另一个表现正常。这个正常女儿的基因型是 ,如果她与一个其父患红绿色盲、其母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正常男子结婚,那么,他们生育患病子女的几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浙江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
(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________分子或结构中(多选)。
A.核糖 | B.ATP | C.核糖体 | D.核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浙江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X)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若添加中间产物2,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1,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甲能积累中间产物1,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 的功能丧失;乙中酶 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 的功能都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 (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X来生产中间产物1,则应选用 (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起分别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都不能生长。上述混合培养时乙首先形成菌落,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浙江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图1为光照强度一定时,大豆植株在不同O2浓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其中甲曲线表示空气中CO2浓度为a时测得的结果,乙曲线表示空气中CO2浓度为b(b﹤a)时测得的结果;图2为大豆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受多因子影响的关系图,据图回答:
(1)图1所示,随着O2浓度的升高,大豆植株对CO2的吸收速率逐渐下降,这种影响在外界CO2浓度较______________时对大豆的生存构成的威胁更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我国古代人民就提出要“正其行,通其风”。
(2)图1中曲线的形成除了与光合作用有关外,还与植物的 有关。
(3)图1中A点代表的生理意义是 。
(4)实验表明:在强光下,O2参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光氧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使其产生的______________减少。
(5)图2所示,当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是 ______。
(6)综合两图,要提高大豆产量,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是较高温度、较高CO2浓度、适宜光照和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浙江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a示基因工程中经常选用的载体—pBR322质粒,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如果插入某抗性基因中,将使该基因失活,而不再具有相应的抗性。为了检查载体是否导入原本没有Ampr和Tetr的大肠杆菌,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得到如图b的结果(黑点表示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图b的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平移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c的结果(空圈表示与b对照无菌落的位置)。据此分析并回答:
(1)pBR322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该基因工程中,质粒上的Amrr、Tetr称为 基因。
(2)与图c空圈相对应的图b中的菌落表现型是 ,由此说明目的基因插入了 中。
(3)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培养基上的过程,属于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中的 步骤。该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浙江金华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要求写出三种)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③、④,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 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4)用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溶胶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一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 (填序号),线粒体功能 (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07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华
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
有lO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
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
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
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
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 不同。
(2)上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
依次表示华南虎的 、 。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 倍。
(3)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 。
(2)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 。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 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 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 。
(6)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
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A、B、C、D四个完全相同的琼脂块按如图顺序放置在两个相同的胚芽鞘尖端下面,一个有单侧光照,一个无;一段时间后,取出琼脂块分别放置到四个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的一侧,如图甲、乙、丙、丁。其它条件适宜,一段时间观察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弯曲程度。
(1)如果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则胚芽鞘的弯曲程度为 (用数学关系符号来连接甲、乙、丙、丁表示)。
(2)如果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则胚芽鞘的弯曲程度为 。(用数学关系符号来连接甲、乙、丙、丁表示)
(3)有学者用向日葵等做试验时,发现因单侧光弯曲的生物材料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相同,而生长抑素却是向光侧多,对出现此现象提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
(4)将空白琼脂和含EDTA的琼脂做成帽状,分别套在甲、乙两组玉米胚根的根冠外(示意图如下)。EDTA的作用是去除与其临接部位的Ca2+。
将胚根水平放置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到甲组胚根向重力(下)生长,乙组胚根水平生长。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得实验论: 。
(5)如果取一系列含浓度从0到10-2mol/l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若其弯曲程度用胚芽鞘与地面夹角表示,可以用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夹角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在方框中画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A、B、C、D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用电刺激)1,结果5发生运动反应;电激5,结果5有反应而1无反应。用有关数字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的传导方向 。
(2)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进行实验以,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电激 处,若5有反应,同时测量到相应的 处的电位有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3)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神经冲动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这一传递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4)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使被神经控制的肌肉 。
(6)当对C给予某种药物处理后,刺激B,发现5无反应,但检测到C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最可能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