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4275  154283  154289  154293  154299  154301  154305  154311  154313  154319  154325  154329  154331  154335  154341  154343  154349  154353  154355  154359  154361  154365  154367  154369  154370  154371  154373  154374  154375  154377  154379  154383  154385  154389  154391  154395  154401  154403  154409  154413  154415  154419  154425  154431  154433  154439  154443  154445  154451  154455  154461  15446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牙膏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剂、增稠剂、发泡剂等,其中摩擦剂的类型很多,如CaCO3、Al(OH)3、SiO2等.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牙膏摩擦剂的成分.
【提出问题1】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CaCO3
【查阅资料】二氧化硅不与稀盐酸反应;碱石灰由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组成;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BaCO3沉淀和水.
【实验方案】取少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出现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摩擦剂中含有CO32-(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2】该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装置】(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发现一处明显的错误,改正为C装置中进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出气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
(2)重新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00g;
(4)关闭K1,打开K2,向牙膏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停止滴加盐酸;
(5)打开K1,关闭K2,缓缓鼓入一段时间空气,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
(6)将C装置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
(7)重复实验.
(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为碳酸钙,且其他成分不和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数据】重复实验,3次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实验1实验2实验3
C装置中沉淀质量(g)3.933.943.95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上述数据能否由托盘天平测得?不能.(填“能”或“不能”)
(2)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影响实验测量结果.
(4)据上表数据,计算该牙膏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反思】
(1)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的意义在于减小误差.
(2)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c(填序号).
a.在装置A、B之间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在装置B、C之间增加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c.缓缓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
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猜想(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色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含有硫酸.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不能(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养成分表
项目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1)表中“钠”是指C(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C.元素D.单质
(2)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4种.
(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4)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5)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6.4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HNO2)和氯化物(如NaCl).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如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转化成生的.
(2)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C(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B.泡制5-6天C.泡制12天后
(4)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CD.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5)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合理食用泡菜的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O2 $\frac{\underline{\;点燃\;}}{\;}$2MgO.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不同意(“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小红按如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N2的含量计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更活泼,镁条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4)该兴趣小组又做了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均能产生H2,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与镁条反应的溶液NH4ClNaClNa2SO4H2O
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有较多气泡产生有少量气泡产生气泡极少
加热后,实验现象气泡明显增多可闻到氨味气泡增多气泡增多气泡增多
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对比.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①盐可以做镁与水反应的催化剂,因为盐能加快产生气体的速率;②温度改变反应速率,因为升高温度可以加快产生气体的速率;③高温度能使反应更复杂,因为升高温度使镁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在与盐反应生成氨气(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甲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镊子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D(填字母序号,下同),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药匙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组装发生装置D时,下列仪器用品的组装正确顺序是:铁架台→木块→②→①.(填序号)①试管  ②酒精灯
(4)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形成液封处;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向前推进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C(选填字母)时,则说明E装置气密性良好.
A.长颈漏斗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并形成稳定水柱
(5)如图乙,在实验室中,I装置被称做“多功能瓶”,有多种用途,请观察装置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①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用I装置替代G装置,则气体应从b口进入(填a或b); ②从J、K装置中任选一个,简要阐述该装置的用途:J装置可用于除去气体中混有的CO2或HCl等酸性气体或K装置用于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常见物质的pH由小到大:氨水、食盐水、汽水
B.溶解性由小到大:Ca(OH)2、CaCO3、CaCl2
C.含铁量由多到少:Fe3O4>FeO
D.N%从小到大:NH4HCO3<NH4NO3<CO(NH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按照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定性分析】
(1)实验时要“先通一氧化碳气体,后加热”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以免加热发生爆炸.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3)实验装置B中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该装置的设计有一明显不当之处,你的改进方案是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5)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因为一旦断开会导致外面空气从右侧进入装置内,导致铜和铁被氧化,所以需要在一氧化碳继续通入的情况下撤酒精灯,等到完全恢复到室温后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所以不会倒吸.
(6)你认为CO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的作用有防止铜单质又被氧化、防止生成的铁单质又被氧化、同时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玻璃管.
【定量分析】
该兴趣小组按照科学的方案完成实验后,对充分反应后的管内固体X进行如下后续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7)写出固体X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
(8)如何证明固体C已经洗涤干净?取最后的洗涤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若不变红,说明已洗干净.
(9)有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FeCl2、HCl(填化学式).
(10)根据以上实验流程,计算原混合物“氧化铁和铜粉”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选用“>”、“<”或“=”填空:
凝固点:氯化钠稀溶液<水;  熔点:水银<铝;   含碳量:钢<生铁;空气中体积分数:N2>O2;  导电性:银>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一中发生两个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Cu(OH)2$\frac{\underline{\;\;△\;\;}}{\;}$CuO+H2O.
(2)实验二中出现浅绿色固体.该同学对浅绿色固体的成分作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碱式硫酸铜[Cu4(OH)6SO4],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②Cu(OH)2分解温度为80℃,Cu4(OH)6SO4分解温度为300℃.
【猜想与假设】①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②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和Cu(OH)2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①将实验二的试管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证明浅绿色固体中含有Cu(OH)2
②从实验二加热后的试管中分离出固体的操作有过滤、洗涤等.证明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BaCl2[或Ba(NO32、Ba(OH)2]溶液,无沉淀生成,则固体已洗净.
③将②中所得固体溶于足量A或B或AB(选填序号),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盐酸 B.稀硝酸 C.稀硫酸
【结论】猜想②正确.
【拓展与思考】
若将实验二中的浅绿色固体浸泡在过量的NaOH溶液中,密封放置一天后,固体全部变为蓝色.写出此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Cu4(OH)6SO4+2NaOH=4Cu(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