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195  170203  170209  170213  170219  170221  170225  170231  170233  170239  170245  170249  170251  170255  170261  170263  170269  170273  170275  170279  170281  170285  170287  170289  170290  170291  170293  170294  170295  170297  170299  170303  170305  170309  170311  170315  170321  170323  170329  170333  170335  170339  170345  170351  170353  170359  170363  170365  170371  170375  170381  170389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回答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BC.(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2)请根据“两灯泡并联在电路中,一盏灯较亮,另一盏灯较暗”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灯泡的亮度与电流有关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已调零的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块,开关一个,粗细均匀、长度已知且不等的同一材料电阻丝(在电路中的符号与定值电阻相同)六根,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电阻丝的电阻强电阻丝的长度成正比”.
(1)请你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请简要补充测量得山的第一组数据的实验步骤:
①按照电路图把第一根电阻丝接入电路,把电阻丝长度L记录下来.
②试触后闭合开关,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条到合适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I1和电压表示数U1,并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③断开开关,用其他电阻丝替换第一条电阻丝,仿照上一步,测量多组数据,并记录于表格.
④利用公式R=$\frac{U}{I}$求出各段电阻丝阻值,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龙龙在连接两盏灯的串联电路时发现,只有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龙龙认为该电路可能有故障,也可能没有故障.请你认真、全面地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在不拆原电路的基础上,适当添加器材,设计实验,帮助龙龙分析灯L2不发光的原因.
要求:过程中写明添加的器材;
根据实验过程和现场写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将答案按如下格式填写在答题纸上)
步骤1:先用温度计测量室温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再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酒精的温度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步骤1观察到的现象是:两次实验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步骤2: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步骤2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振动频率受一些因素影响.如表列出实验用的9种不同规格的琴弦,并借来一个专门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他和同学们利用器材,计划探究“琴弦振动频率跟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1)小华和他的同学们计划探究的自变量是琴弦的横截面积,应该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材料和长度.
(2)如果小华选择了琴弦E、G、H进行实验.根据所选的琴弦,小华和他的同学们实际探究琴弦振动频率跟琴弦的材料的关系.
(3)小华他们为了完成计划探究的实验,应选择琴弦A、B、C(或D、E)(填写琴弦的编号).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
A600.76
B600.89
C601.02
D800.76
E801.02
F1001.02
G801.02
H尼龙801.02
I尼龙1001.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可探究科学问题》
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郡一个结冰更快?”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园变量怎样变化.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例如,如果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吗?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例如,电流跟电压有关吗?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BCD.(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会改变吗?
C.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吗?
(2)请根据“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干得快”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液体蒸发的快慢与空气空气流动的速度有关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下列事例:投掷铅球时,铅球被举起一定的高度后再斜向上用力推出去,铅球会落到很远的地方;投掷标枪时,标枪被举起一定的高度用力甩出去,标枪会落到很远的地方…
(1)请你再举一个类似的事例:投掷手榴弹.
(2)这些事例应用到的共同物理知识是:利用了惯性.
(3)李娟看到投掷铅球场景后,思考:铅球投掷的远近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她提出猜想一:铅球投掷的远近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请你另提出一个猜想二:铅球投掷的远近与铅球的质量、铅球的体积、投掷的角度等有关.
(4)小芳找来弹弓模拟“投掷铅球”来验证猜想一.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a.把弹弓的橡皮用力拉长到一定的长度后,以一定弹射角度θ1将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1
b.把弹弓的橡皮用力拉长到另一长度后,以另一个弹射角度θ2将同一弹丸弹射出去,测出水平射程为S2
c.通过比较两次射程S1,S2的远近,得出结论.
(5)请对小芳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估,指出她本次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两次没有控制弹射的角度相同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或密度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 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回到标记处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气的越稠密,相同体积空气质量越大,气压越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气压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物理课上,同学们手持凸透镜并伸直手臂,从远处用凸透镜去观察投影大屏幕上显示出的单词“now”,观察到的结果是mou(选填“now”“won”“mou”或“u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小华和小静在用单摆做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注意到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很有规律,由此做出猜想: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能与小球质量m、摆长L和小球摆动的幅度S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她们做了以下实验探究:
(1)小球从A释放,在摆动过程中若小球从B摆动到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先用一小球,使其摆动,记下小球往返摆动20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1;在用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另一小球,重复上述实验算出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的时间t2.实验后小华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在两次实验过程中,还应使小球的摆动幅度相同,实验方案才是完善的.经分析数据,发现t1=t2,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质量无关.
(3)在实验过程中,每次都是通过测出小球往返20次所需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小球往返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4)小球在摆动过程中,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最终停止在最低处,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力,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