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079  16087  16093  16097  16103  16105  16109  16115  16117  16123  16129  16133  16135  16139  16145  16147  16153  16157  16159  16163  16165  16169  16171  16173  16174  16175  16177  16178  16179  16181  16183  16187  16189  16193  16195  16199  16205  16207  16213  16217  16219  16223  16229  16235  16237  16243  16247  16249  16255  16259  16265  16273  211419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确实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提示:可将石蕊制成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f00小年下半年,部分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引发了食品安全事件.
资料显示: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3N3(NHf3.主要化学性质:①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②密度1.573g?cm3(16℃),熔点354℃,快速加热升华;③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④低毒;⑤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1)三聚氰胺属于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f)上述资料显示的内容中,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3)在100℃时,三聚氰胺的溶解度为5.4 g.向f00 mL开水中加入奶粉泡牛奶,该份“牛奶”中最多能溶解______g三聚氰胺;若在实验室配制f00 mL的“牛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4)在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中,C为+4价,H为+1价,则N的化合价为______;三聚氰胺的分子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等于______.
(5)原有奶粉检测的国家标准中,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奶粉中蛋白质含量为15~f0%,蛋白质中含氮量平均为16%.,试从化学知识的角度解释不法分子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是______.若不法分子在某品牌奶粉1袋(400 g)中加了1 g三聚氰铵,相当于增加了______g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对某次高炉炼铁得到的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实验目的:
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资料支撑:
生铁中除铁外,还含有碳、硅、锰、磷和硫等元素.碳在生铁中以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单质碳(石墨),另一种是化合碳(如Fe3C等);硅、锰、磷、硫存在形式较为复杂;这些物质通常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思路:
要测定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必须先通过实验测定并计算铁的质量,基本思路是______.
实验过程:
①取一只烧杯,称得其质量为70.4g,加入一定量生铁的样品碎屑,称得烧杯和样品的总质量为102.4g;
②向盛有生铁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搅拌,直到烧杯中不再产生气泡,再加入少量稀硫酸以确保过量,测得共用去稀硫酸247.3g;
③静置,称量.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48.7g.
数据处理:计算该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交流讨论:
(1)实验过程中稀硫酸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
(2)经质检部门精确测定,该样品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95.2%.假设没有与稀硫酸反应的铁都以Fe3C形式存在,则样品中Fe3C的质量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该小组的同学还查阅到: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爆炸.他们按下表中的体积比收集四瓶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并点火实验,结果列于下表中:
V(CO):V(空气) 3:7 5:5 7:3 8:2
点火处理 不炸
①由上述实验可知,CO在空气混合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约为12.5%~______;
②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在点燃或加热一氧化碳前,一定要先______;
③一氧化碳还可用于炼铁,请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江 题型:单选题

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交流评价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衡阳 题型:填空题

小明从超市购买了一些食品,发现生产厂家为了延长保质期进行了不同的处理:①工采用真空包装,其目的是______;②采用充气包装,其中的气体可能是______;③故置一包生石灰,其作用是______;④放置一包“双吸剂’,--还原性铁粉,它吸收的两种物质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南京 题型:问答题

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Robert Boyle)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各种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你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现象的各种假设 你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一次自主探究实验中,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下列药品:CuSO4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A、B、C三组同学任选药品相互混合进行探究.
探究时发现: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时产生的沉淀不是白色的.
实验后,同学在集中清理废液时发现:
(1)A组废液中有蓝色沉淀;B组废液中无沉淀;C组废液中有白色沉淀.
(2)先将A组废液倒入废液桶中,然后依次倒入B、C组废液.倒入B组废液时,沉淀全部溶解;再倒入C组废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测得混合溶液pH<7.
由此可以推断:
A组同学实验中一定未使用的一种药品是______.
B组同学在实验中一定使用了的一种药品是______.
C组同学实验使用的药品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
三组废液混合后,废液中含有的沉淀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份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发生了部分变质,小明想知道当中的成分,决定开展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
收集资料: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猜想:
猜测一: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猜测二: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是______的混合物;
猜测三: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是Na2O2、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3.00g变质的过氧化钠粉于一支大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用______检验该生成的气体. _______________. 证明粉末中有Na2O2
②在①的反应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 白色沉淀 证明粉末中有_____.
③将②反应液过滤、洗涤、干燥和称量,得固体1.97g. \
数据处理及结论:
通过对上面实验数据的综合计算,证明猜测______(选填“一”、“二”、“三”)成立.
反思:
(1)H2O2、Na2O2是一类特殊的氧化物,与H2O、CO2、Na2O等常见的氧化物想比较,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试推断H2O2与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______.
(2)小明想改变实验探究的实验设计,在第②步反应后的反应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得到了蓝色沉淀,于是证明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NaOH.老师对小明的设计提出了质疑,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揭阳 题型:填空题

小雨在做某次实验时,发现一瓶瓶口敞开不知多久的氢氧化钠溶液(下称试液).联想到药品保存注意事项,小雨利用提供的试剂(CaCl2溶液、盐酸、CaCO3固体、酚酞)对试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她首先猜想:试液没有变质,溶液的溶质还是NaOH.
小雨通过查资料知Na2CO3溶液呈碱性.她根据首先的猜想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试液加入试管,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还是NaOH.
(1)小雨反思实验验证,觉得不够完善,理由是 ______.
(2)完善实验方案后,她从提供的试剂中选取一种试剂进行实验发现原试液确已变质.请你写出她这次实验的操作、现象 ______.
小雨是个爱思考的学生,她又有新的疑问:试液中真的没有NaOH了吗?她又作了探究:
(3)猜想:______.
(4)实验验证:(操作及现象) ______,试液中还有NaOH.
(5)通过上述探究,小雨明白: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故应 ______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西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
B.观察Cu(NO32溶液
C.观察Na2SO4
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